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> 201514
编号:13642888
WBC、DC、NAP、CRP联合检测在中晚期肿瘤患者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5年5月15日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201514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:观察WBC、DC、NAP、CRP联合检测在中晚期肿瘤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辅助诊断效果。方法: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-2014年10月收治的18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将其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60例与非感染组120例,分别检测患者的WBC、DC、NAP、CRP指标,观察各指标差异。结果:感染组患者的NAP、CRP、WBC、DC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: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临床症状、体征的同时,及时检测CRP、NAP、WBC、DC有利于对细菌感染的诊断,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,降低感染死亡率,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WBC; DC; NAP; CRP; 肿瘤; 细菌感染

    中图分类号 R730.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-6805(2015)14-0066-02

    doi:10.14033/j.cnki.cfmr.2015.14.032

    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,加之化疗等因素使肿瘤患者易合并细菌感染。多数肿瘤患者肿瘤未得到控制/进展时CRP显著升高,合并细菌感染时CRP也显著升高[1]。WBC、DC、NAP为常用的鉴别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重要指标,炎性感染中均显著升高[2]。本研究观察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-2014年10月收治的18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CRP、NAP、WBC、DC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,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-2014年10月收治的18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入院时根据临床症状、体征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,其中感染组60例,非感染组120例。感染组60例患者中,男35例,女25例;年龄45~80岁,平均(63.5±4.3)岁。其中肺癌15例,结直肠癌12例,胃癌9例,胆囊癌8例,原发性肝癌8例,胰腺癌8例。非感染组120例患者中,男68例,女52例;年龄42~80岁,平均(63.2±4.5)岁。其中肺癌34例,结直肠癌19例,胃癌17例,胆囊癌13例,原发性肝癌17例,胰腺癌20例。两组患者的性别、年龄、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2 仪器与试剂

    全血细胞分析仪为日本SYSMEX公司XE-2100型,超敏C反应蛋白分析仪为日本日立公司7600-020型。显微镜为OLYMPUS BX41型。WBC试剂为SYSMEX公司原装试剂,CRP试剂盒购自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。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购自上海虹桥乐翔医用试剂公司。

    1.3 检测方法

    白细胞计数方法:取患者全血EDTA-K3抗凝,于1 h内用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。CRP检测方法:取患者血清150 μl于试管中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。NAP、DC检测方法:取患者血制成血片,进行瑞氏染色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,显微镜下分类并计算NAP阳性率及积分。

    1.4 评价标准

    WBC正常参考值为4.5~10×109/L,NAP:15~130分,CRP:0~10 mg/L;DC:54%~62%。

    1.5 统计学处理

    采用SPSS 20.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计量资料用(x±s)表示,比较采用t检验,以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中晚期肿瘤患者CRP、中性粒细胞分类均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。感染组患者的NAP、CRP、WBC、DC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具体结果见表1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CRP为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时相蛋白,临床中公认为敏感、客观的炎症指标,细菌感染时阳性率可高达96%,随感染的加重而逐渐升高[3]。但由于CRP半衰期<24 h,且感染刺激停止后,CRP浓度迅速下降,故CRP为判断早期细菌感染的可靠指标。在化脓性感染时,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,而病毒性感染时活性多正常[4]。白细胞计数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感染类型的常规指标,可在5 min内得出结果。但由于人体血液中WBC数个体差异较大,仅在白细胞计数在10.0×109/L以上时才认为是细菌感染。而对于生理性增高、急性失血、出血、溶血及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等,均可导致WBC计数升高。故WBC计数诊断细菌感染存在一定局限性。

    肿瘤患者因放化疗治疗可导致粒细胞减少,免疫力下降、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合并感染。本组研究中患者感染以肺炎为主,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感染。本组研究中,中晚期肿瘤合并细菌感染时,患者WBC计数、DC、NAP、CRP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,以DC和CRP为最敏感。考虑与N%、CRP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重要性有关,N%常联合WBC综合判断细菌感染,而CRP为干细胞合成,在机体受感染、外伤、肿瘤、理化因素刺激后5~8 h内迅速升高,感染控制后CRP可在24~48 h内显著下降,利于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[5]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,对于中晚期肿瘤合并细菌感染患者,在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临床症状、体征的同时,及时检测CRP、NAP、WBC、DC有利于对细菌感染的诊断,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,降低感染死亡率,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杨俊芳,刘贵健,张永宏,等.细菌感染CRP、NAP、WBC、DC四项实验指标的比较观察[J].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,2002,1(1):45-46.

    [2]赵永新,李倩,张莉.C-反应蛋白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、白细胞、中性粒细胞、血沉等指标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[J].实用儿科临床杂志,2005,20(3):282-283.

    [3]黄建迎,黄媛.细菌感染快速诊断中CRP值和WBC数与NAP积分的探讨[J].临床医学工程,2010,17(3):47-48.

    [4]叶成林,张伟民,门琼,等.CRP、NAP、WBC、DC的联合检测在中晚期肿瘤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[J].河南肿瘤学杂志,2005,18(3):202-203.

    [5]赖其伟,雷小平,钟佩怡,等.C反应蛋白定量与中性粒细胞比值、白细胞计数联合测定在细菌感染炎症诊断中的应用[J].中国医学创新,2011,8(34):8-10.

    (收稿日期:2015-01-22) (编辑:欧丽), http://www.100md.com(苏恒学)